新闻中心 分类>>
长沙,不仅是一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有丰富体育内涵和底蕴的活力之城。近年来,长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果,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23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今年3月,长沙市又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全动健身模范市(区)创建名单,是湖南唯一入围的地级市。
6月3日,长沙市召开2024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暨长沙市创建全动健身模范市动员大会,会上《长沙市创建全动健身模范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实施方案》围绕35条创建指标,明确了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培育体育产业新动能、特色亮点取得新成效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以全民健身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以重大时代命题引领体育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长沙从未止步,一直全力以赴。
国家体育总局近年来开展全动健身模范市和全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旨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调动各地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推动群众体育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在长沙,长沙市委市政府积极对照创建指标,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坚持服务群众、贴近生活、重在建设、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多办实事,全力推动全民健身工作。
把场地设施建到群众身边。近年来,长沙市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结合乡村振兴、城市有机更新、小区品质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新改建智慧社区健身中心283个、室外运动场350个、健身步道203公里、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10个,投放农体工程、健身器材1500余处,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全省前列。
把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自2011年以来,采取统分结合方式,连续举办了11届全民健身节,覆盖面下沉至社区、农村、单位等,为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最便利的赛场;2023年全市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803场,浏阳“全BA”篮球赛入选全国首批群众“三大球”赛事精品案例。
把公共服务送到群众身边。逐年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五进”活动,目前全市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3万余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2人;暑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游泳场馆和开展体育项目免费培训活动连续15年进行,受惠中小学生达300万人次;贺龙体育中心入选全国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第一批典型案例。
打造青少年体育“长沙样板”。以深化体教融合为抓手,逐渐完备科学训练体系,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2家,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8家,布局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20家,“小初高”一条龙选才育才体系更健全。打造“快乐之星”“奥运之星”青少年U系列竞赛体系;2023年组队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获得金牌316枚,参加首届学青会获10金8银8铜的优异成绩,全年长沙青少年获得世界、国家级冠军10余个。
培育“体育+”融合品牌。连年举办长沙马拉松、中国网球巡回赛(望城站)、长沙网球公开赛、体育消费节等一系列“体育+”赛事活动,擦亮城市体育名片,全面展示体育消费新场景;2023年,长沙马拉松获评世界田联路跑和中国田协“双金”赛事,“约战星城”足球旅行季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创新实践”,长沙接连登上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支撑力、吸引力、持续力榜单,且稳居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支撑力榜单首位。
今年以来,全市体育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和极大关心,省、市主要领导开展常态化体育工作调研,就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承办高端赛事等事项多次作出批示。在入围创建名单后,长沙市体育局立即牵头起草《实施方案》,明确了下一步的重点任务和配套保障措施。
场地设施不仅要建,更要“建得好”“建得巧”。《实施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长沙奥体中心、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力争市级公共体育设施满足“五个一”要求;充分的利用社区闲置空地、公园绿地、高架桥(立交桥)下空间等,统筹推进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争到2024年底每万人拥有“三大球”场地不低于9块,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平方米以上。
加大群体赛事活动供给,让更多人去参加了。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号召,组织并且开展新年登高、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等主题赛事活动6项以上;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每年在本辖区范围内,至少举办1次有10个以上竞赛项目的全民健身综合性赛事活动;组织办好湖南省第五届社区运动会和长沙市第二届社区(乡村)运动会,各区县(市)累计举办社区(乡村)运动会20个以上。
“修炼”提升内功,升级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常态化组织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力度,市、区县(市)两级公共体育场馆应当全部免费或低收费对社会开放,积极推动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开放占比不低于60%;持续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打造市级单项品牌赛事活动。
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提升青少年体育竞争力。逐步优化“奔跑吧少年”U系列赛事组织工作,探索构建分级分类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巩固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成果,开展精英运动员集训,加强青年优秀教练员培养,提升体育后备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紧紧围绕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省运会,打造更多“拳头项目”,输送更多尖子人才,力争在全省保第一、在全国树标杆。
打造体育产业品牌,扩大体育消费。继续做大做强长沙马拉松、长沙网球公开赛、湘江马拉松等传统赛事,精心承办、积极申办高端赛事,以高水平、高质量体育赛事集聚人气、增强活力,提升城市美誉度;充分的发挥“网红城市”的优势,持续运营好体育公园、户外运动基地、体育综合体等,培育更多“跟着赛事去旅行”体旅融合产品,全力发展休闲体育。
“对长沙市来说,创建全动建设模范市不仅是目的,更是一种体育惠民的工作动力。下一步,我们将严格对照35项创建标准,逐条逐项开展自查自测,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群众体育、青少年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协同发展,加快全动健身模范市创建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沙贡献体育力量。”市体育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